温州麻糍的做法(温州特产麻糍)
温州小吃红糖麻糍做法:
原料:糯米粉 1斤、澄面 0.4斤、红糖白芝麻蒸4分钟
方法:
1、用温水揉好糯米粉。
2、用开水揉好澄面。
3、将糯米粉和澄面合揉成一团。
4、将面团分成两块,压扁放在碟里(碟子表面刷层油,以免粘住),放在蒸锅里蒸4分钟(时间不能太长,太长面团会变软)。
5、将蒸熟的麻糍放在锅里煎至两边发黄,铺一层红糖和炒熟的芝麻,卷成筒,切成块。
据史书记载,吃麻糍的习俗起源于宋朝时期。当时,温州地区的人们在冬至这一天会用糯米粉制作一种叫做“糍”的食物,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麻糍。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麻糍的习俗逐渐传播开来,成为了温州地区冬至节的特色美食。
由来
糯米做的叫麻糍,以晚米做的称年糕。清明做麻糍,过年做年糕,这是新昌民间流传至今的风俗习惯。过去,清明祭扫太公坟时有分麻糕的习惯。轮到作祭主的必须预先作好准备,待祭扫分,在坟坛前当场按人分麻糍。民间所讲的“清明拿麻糍,见人头分麻糍”之说盖出于此。新昌县志载:“宗族的太公坟,扫墓人多……祭扫会餐后,分胙肉和麻糍。”建国后,清明分麻糍的习惯已属少见,可是清明节做麻糍却更为普遍了。但它的意义并非单一为扫墓。
在新昌还有清明送麻糍的习惯。这是两家联姻后嫁娶前的一种礼仪。这一礼俗很早以前便在全县各地农村中流行。在嵊州市与新昌毗邻的农村中也如此。谁家要娶媳妇了,男家一般都要在清明节前向女家送去清明麻糍,预示在下一个清明节前将要来娶新媳妇过门了。女儿出嫁后,女家父母到了清明节又得向男家回送清明麻糍。据说这是预祝小俩口结成夫妻日子能过得糯滋滋、甜丝丝。
送清明麻糍最为讲究的是回山一带。春分后一星期便开始打算好办齐所用的作料。离清明节还五、六天就要安排送去,宁可早一天,不能迟一日。送的时间必须是上午,于是头一天下午或晚上一定要做好麻糍。凡是礼仪麻糍都须嵌过馅,叫做嵌糖麻糍。在制作中也比一般精细一些、捣得透一些,外形尽量做得样子好一些。大小要匀称,长短要致,馅的甜度也总是足一些。用来送麻糍的家伙也有一套讲究。大多用团空(用篾编成,工艺精细,形似鞋篮)或切篮。把麻糍一段一段分层次整齐地码放在里面,外面再套以青色麻袋,然后打好牢固的结(表示吉庆、结亲)。向女家送,一般都应由新女婿亲自挑着去,以表诚意。如新女婿因故无法亲自去,也有由兄弟代送的。女方向男家送,多由新媳妇的兄弟送。
麻糍送到后,还应将送来的麻糍马上分别向邻里家分过去,以表热情大方。这时邻里乡亲便会围上来看一看新上门的“毛脚女婿”,相互认识一番,大家也便知道这姑娘不久就要出嫁了。所以群众中还有“吃过清明糕,囡便养勿牢”之说。女家向男家回送的清明麻糍也一样,总得分给邻里乡亲共享口福,乡亲们接过赠送的麻糍,总是乐呵呵地还要回敬几句客套。
关于送清明麻糍,新县志中有“乡下有些男家给女家送三年清明麻糍,以示家底殷实”的记载
关于麻糍的来历和身份在福建闽南这边一直都有着一个传说:说麻糍洁白软弱如柔玉,揉圆滚滚上贡神仙。相信只要是在福建生活的人没有谁会不知道“麻糍”这种小吃。无论是公交站旁的小摊小贩,还是早晚下班的私人小车,都会看到卖麻糍的身影。
麻糍作为中国的一种特色的传统小吃,不仅味道好吃,而且品种也是十分的丰富多样。喜欢吃麻糍的小伙伴们可以在多多去了解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