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怎么养活(河蚌如何养活)
首先需要在养殖区域,我们应该准备好固定点,之后在固定点上需要安装绳子,长度是可以根据水域的深度来进行决定的。
一般来说在夏季的时候,我们养殖的深度需要保持在30-40厘米,在冬季的时候需要保持在40-60厘米,之后每条绳子的上面是可以固定2-8只河蚌的,如果说太多了,这样是不利于河蚌生长。
绳子的间隔是可以按照长度来决定的,距离一般来说是在绳子长度的60%-70%左右比较好,可以避免出现绳子缠绕的情况产生。
河蚌可以通过吊养、笼养、缸养三种方法养殖,吊养时要将河蚌固定在绳子上,然后将其放入水中,笼养时要在水面设置漂浮箱筏,然后将河蚌放入笼中即可,缸养时要在鱼缸中铺上厚厚的泥沙,并将河蚌的一半埋入泥沙中。
在大鱼缸里养河蚌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如果是种养了大量水草的鱼缸因已有栽种水草的底砂层,河蚌可以直接投入养护;裸缸养鱼则要在缸底铺上一层泥沙,供河蚌栖息,除此之外都能满足河蚌生活。以下是河蚌的生活习性,供参考:
河蚌的生活习性
河蚌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水体中,通常生活于水底泥沙中。自然状态下,河蚌只有身体的后端从泥沙中露出,进、出水管经常张开,以维持体内水流不息,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河蚌通常成片或成带地群集生活于浅水地带,喜流动、清洁的肥水。
河蚌一般适宜在中性或弱酸、弱碱性水中生活,但不同种类要求也不同。背角无齿蚌和褶纹冠蚌在pH值5~9之间均能生活;而三角帆蚌常需稳定于pH7~8的水中生活。河蚌对溶氧要求不高,低限约为3毫克/升。河蚌的干旱抵抗能力较强,一般埋入土中的河蚌,干旱半月左右不会死亡,但暴露在空气中,尤其夏季烈日曝晒下,几小时即会死亡。
河蚌的运动能力很弱,主要靠斧足在水底泥沙中缓慢犁行。运动时蚌体浅埋于泥沙中,伸出斧足向前插入泥沙,大量充血使斧足膨大并以粘液附于泥沙上,然后肌肉收缩牵引蚌体向前滑行数厘米。河蚌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少见,但阴天也常活动。
河蚌的食性较广,以淡水中浮游植物如硅藻类和裸藻类,浮游动物如轮虫和鞭毛虫为主,其他水生植物和甲壳类动物的腐败碎屑也能为食。
河蚌的养殖:
河蚌一般适宜在中性或弱酸、弱碱性水中生活,但不同种类要求也不同。
3、河蚌养殖已成为我市外荡渔业之体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生产内容,以育珠为主的池塘可以适量放养草鱼,鳊鱼, 鲫,鳜鱼,黄颡鱼等及搭养少量鲢,鳙鱼,以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