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的功效与副作用(黄豆的功效与作用禁忌人群)
大豆油不清楚,但是羊吃大豆会胀气,严重会死。 羊胀气的症状表现是:嘴巴一动一动的,开着有点像惊吓过度一样,还有只满圈乱走,一停也不停 如果不幸发现羊已经吃了大豆胀气了,可以灌点小苏打植物油,再弄个椿树棒叼着,再跑跑,就差不多了。从下向上捋食管。应该就差不多了。不厉害的,灌点小苏打就行。
大豆油不清楚,但是羊吃大豆会胀气,严重会死。 羊胀气的症状表现是:嘴巴一动一动的,开着有点像惊吓过度一样,还有只满圈乱走,一停也不停 如果不幸发现羊已经吃了大豆胀气了,可以灌点小苏打植物油,再弄个椿树棒叼着,再跑跑,就差不多了。从下向上捋食管。应该就差不多了。不厉害的,灌点小苏打就行。
豆子吃多了容易放屁,因为豆子在肠胃蠕动释放很多气体,所以容易放屁
黑豆奶和黄豆奶除了口感略有区别外,最大的差别就是营养成分和功效的不同了。进食黑豆奶可以达到滋补脾胃,活血,利水消肿的效果。而进食黄豆奶,则可以达到美容养颜,解毒,防癌,促进身体代谢的效果。
另外,黄豆含有一定的雌激素成分,女性喝了可以给身体补充雌激素。
大豆病毒症状?
1、轻花叶型
叶片平展,肉眼观察有淡黄色斑驳,摘下病叶透过日光可见有黄绿相间斑驳,植株生长基本正常。抗病品种和后期染病植株多表现此症状。
2、重花叶型
病叶黄绿相间花叶,严重皱缩,叶肉突起,叶缘向后卷曲,叶脉坏死,植株矮化,暗绿色。
3、皱叶花叶型
叶片皱缩,歪扭,叶脉泡状突起,植株矮化,结荚少。
4、黄斑型
一般与轻花叶和皱缩花叶症状混生。这种情况有两种表现型,一种是黄斑坏死,多见南方各地,另一种是东北黄斑花叶。两种表现型多见于结荚期。前者植株上叶片皱缩为黄色斑驳,叶脉变褐坏死,一般老叶不皱缩,但植株上部叶片多呈皱缩花叶状
大豆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播种前严格选种,清除褐斑粒。适时播种,使大豆在飞虱盛发期前开花。苗期拔除病苗,及时防治白飞虱,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提高品种抗病能力。
2、选育推广抗病毒品种
由于大豆花叶病毒以种子传播为主且品种间抗病能力差异较大,又由于各地花叶病毒生理小种不一,同一品种种植在不同地区其抗病性也不同,因此,应在明确该地区花叶病毒的主要生理小种基础上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
3、建立无病种子田
侵染大豆的病毒,很多是通过种子传播,因此,种植无病毒种子是最有效的防治途径之一。建立无毒种子田要注意两点:一是种子田四周100米范围内无病毒寄主植物,二是种子田出苗后要及时清除病株,开花前再拔除一次病株,经3-4年种植即可得到无毒源种子。一级种子的种传率低于0.1%,商品种子(大田用种)种传率低于1%。
4、防治灰飞虱和白飞虱
大豆病毒大多由他们传播,大豆种子田用银膜覆盖或将银膜条间隔插在田间,起避蚜、驱蚜作用,田间发现飞虱要及时用药剂防治。在迁飞前喷药效果最好,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克,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等叶面喷施防治。
大豆病毒病是由大豆花叶病毒和大豆花叶病毒B引起的病害,会影响到大豆的生长发育,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大豆病毒病的主要危害症状包括:
1.幼苗发黄: 大豆幼苗发黄,严重的还会影响生长。
2.叶片变形: 叶片变形甚至卷曲,表面出现油污状斑点和鳞状皮裂。
3.花朵变异: 花朵变异、花萼形成螺旋状且畸形。
4.砧木叶片变黄: 也就是嫁接株叶片上呈黄色,显示叶片病斑;
防治大豆病毒病的方法如下:
1.选择抗病品种种植;
2.及时定植,尽可能避免晚播;
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气,降低病毒的传播;
4.对感染部分进行清除,减少病毒源;
5.使用药剂控制虫害等其他引起该病的因素。
总之,防治大豆病毒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大豆病毒病是导致大豆生长受损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的危害症状包括:
1. 叶片黄化:大豆感染病毒后,叶片会出现黄化现象,从基部开始逐渐扩展到全叶片。
2. 叶片畸形:感染后的叶片可能呈现不正常的形状,如缩小、变形、褶皱等。
3. 叶片卷曲:病毒感染使得叶片发生卷曲,并可能出现泡状。
4. 生长迟缓:由于受病毒抑制,大豆植株生长缓慢,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预防和控制大豆病毒病的方法主要包括:
1. 使用抗病毒品种:选择抗病毒的大豆品种可以有效防范大豆病毒病。
2. 病毒载体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和野生寄主植物,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虫害防治:合理使用昆虫控制措施,如灭虫剂等,可以降低昆虫传播病毒的风险。
4. 清洁操作: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农具和种子,以防止病毒通过这些途径传播。
5. 移栽间隔时间:合理安排大豆的移栽间隔时间,可以减少病毒在田间的积累和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减轻大豆病毒病的危害,但并不能完全杜绝疾病的发生。定期巡视田间,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也是很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