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简短(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简写)
九月初九重阳节,一种说法是「重阳」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个阳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故名为重阳。
另一种说法是九月九日,是一个佳节,又和“九为阳数”有关,同时“九”的又一个象征寓意为“阳”,所以九月初九被作为一个祈福节日,“阳”在古代有很多象征寓意,基本都是吉祥的。故因“九”作为“阳”的象征,得名“重阳节”。
重阳节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源于《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
第二种说法是先秦之前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际祭天帝、祭祖的活动,而当时也有了重阳节求寿的习俗;
第三种说法是起源于祭祀仪式,因为我国南方地区在重阳节仍然有重阳祭灶的习俗。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此时,正值仲秋季节,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